会场信息


会场地点

 

会场详细地址

湖北省武汉市珞珈山街道八一路299号

 

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

     学院现设有城乡规划系、建筑学系、设计系、图学与数字技术系、艺术与设计实验中心等五个科研教学单位和党政办公室、教学管理办公室、拓展办学办公室、图书资料室等科研教学辅助单位。

     城乡规划、建筑学等两个专业的本、硕两个层次分别于2012年、2016年再次通过国家专业评估;建筑学为国家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专业,城乡规划学为“985工程”建设学科,在综合应用GIS、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辅助城市规划方面,被国内同行认定为开辟了新的办学方向;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为湖北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。

     学院对外交流广泛,每年暑假开展中、美联合设计坊,学院教师与外籍教师联合讲授设计课;学院与荷兰地理信息科学与对地观测学院合作20余年,并与英、法、美、韩、意、德、澳、新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的大学、组织、科研机构等开展了联合教学、合作科研和学生交流。

     近年来,学院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竞赛中斩获大奖,其中包括国际建筑师协会最高奖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”、德国红点设计奖、德国IF设计奖及台湾光宝创新奖佳作奖等,发展势头强劲。

 

城市规划系

     城乡规划系将以前分散在三所大学的教育和研究优势结合起来,已有30多年的历史。它是中国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城乡规划专业之一。城乡规划系得到了国家同行的广泛认可,它在地理信息系统,遥感和计算机技术与规划作业的整合方面具有长期经验。该系向学生提供从BS,MS和PhD到博士后课程的全方位教育机会。

     33位教授,副教授和讲师均有海外教育经历,其中29人持有博士学位。

 

关于武汉大学

 

     江城多山,珞珈独秀;山上有黉,武汉大学。

     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,是国家“985工程”和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,是首批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。

     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,历经传承演变,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,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。1946年,学校已形成文、法、理、工、农、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。新中国成立后,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。1958年,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。1993年,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,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。改革开放以来,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,各项事业蓬勃发展,整体实力明显上升。1999年,世界权威期刊《Science》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“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”。2000年,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、武汉测绘科技大学、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,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。合校十多年来,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,2018年,学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57位。 

 

 

     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,坐拥珞珈山,校园环境优美,风景如画,被誉为“中国最美丽的大学”。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,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。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,巍峨壮观,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。

 

 

      求知在武大,成才在珞珈。武汉大学率先提出“创造、创新、创业”教育的新理念,培养“厚基础、宽口径、高素质、创新型”复合人才,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。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29405人,硕士研究生19699人,博士研究生7163人,另有外国留学生2453人。建校以来,学校共培养了4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,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,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      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,为武汉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,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,学校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415所大学、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。

     传承百年辉煌,尽展名校风采。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,武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制定了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,明确了建设综合性、研究型、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,致力于推动学者、学科、学术、学风、学生的协调发展,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,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,在创新中前进,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。

     百余年的风雨,百余年的磨砺,百余年的辉煌。武汉大学正充满信心,豪迈地迈向美好未来!

 
 

          

核心战略伙伴